方仁工
中学语文特级教师,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市北中学名誉校长,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,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、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等称号。从事语文教学和教育工作四十多年,参加过高考命题和语文教材的编写等工作,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著作有:《记叙文写作杂谈》《作文指路》《议论文写作技巧》《说明文写作开窍》《怎样写想象作文》《高中语文阶梯训练•作文十五阶》等。
方仁工小传
1937年7月生于江苏江阴。童年,在跟随母亲四处“逃难”中度过。为了躲避日寇,在江阴的祝塘、华市、长寿史家董、陆家桥、郁家桥等地亲戚家藏身,断断续续读过四五所小学。1948年进祝塘中学(原名力行中学)读初中到1951年毕业。1951年考入江阴的江苏省立南菁中学,在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“书院”中读完了高中。高中读书是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,希望成为一名作家。课余,为学校校报《南声报》写写稿子,1956年,考入上海师大的前身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。这是一所当年新开的学校,预先根本没有填过这所学校的志愿。但打从进入之后,便决定了我今后的生活。1956年毕业之后直到现在,我一直是一名教师。先在上海市十三初级中学(现改为共和中学)当语文教师、教研组副组长、班主任。1961年被调入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当语文老师,为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。文革期间教育学院解散,被调至一所以当时全国出名的门合同志的名字为校名的“门合中学”工作。“四人帮”被粉粹后,又调回教师进修学院(当时叫红专学院)担任过教师,为参加华师大中文函授的在职教师作辅导,上语文教学法,并担任语文教学研究员,教学研究室副主任。1986年,被区委组织部调到市北中学当校长。市北中学是一所老学校,市重点中学,1951年创办。在这所学校当了十三年校长,于1999年从岗位上退下,被市教委命名为“名誉校长”。 2002年12月办理退休手续,但仍在工作,被市北中学委派为由该校协办的民办沪北中学当校长。
1985年,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。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,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,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。现担任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,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,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兼职督学。
粉粹“四人帮”后,我写过一些寓言诗,还写过一些童话的评论,经陈伯吹先生和洪风涛先生介绍参加了上海作家协会,编入儿童文学组。关于童话,曾写过《童话与现实生活》(论文),主编过《童话十家》(河南少儿出版社出版),并撰写了《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》(明天出版社出版)中的童话语言部分。
我还编写了一些儿童读物,如《斯巴达克斯》、《杨靖宇的故事》(少儿出版社)、《史可法》(天津教育出版社)、《中国古代文学家的青少年时代》(上海教育出版社);在曹余童先生主编的《中国文学故事大观》中,我编写了元明部分及清代的大部分,共56篇。
由于主要精力放之于学校教育,结合学生实际及自己的体会,我写了一些杂文、随笔,上海教育丛书出版了我的《耕耘散记》,我还在《语文报》上开设了“方老师信箱”,《语文世界》开设了“情感双通道”专栏,把前几年发表的东西汇总,我编辑出版了《方老师信箱——写过中学的心里话》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结合自己的本行,我还出版了《怎样写想象作文》《怎样写说明文》《记叙文写作杂谈》、《议论文写作技巧》、《作文十五阶》《方老师教作文——作文不难》等写作辅导书籍。
其他,则有作品评析等等文章散见于语文报刊。上海广播电台还播出了我对现代文评析欣赏的讲话(计50篇)。
在上世纪80年代,我曾应文化部之邀,在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讲习班(西南片、东北片)讲过童话研究,其他的文学活动参加得很少。我自己感到,尽管写了一些东西,但堪称为“作品”的,实在太少,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,自己还称不上一名真正的作家,充其量是个写家,或者说是个杂家。但不管怎样,我觉得,如果我写的东西,能在青少年中有一些影响,能过他们以些许的帮助或启迪,那么,我也算尽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应尽的责任。
几年来,我总能收到全国各地中学生给我的来信,要我帮助他们解决困惑,看到这些信,并给他们回信,我觉得自己在工作,我写的东西总算也在发挥作用,因而感到有一点儿欣慰。我愿意继续用自己的笔,做一些为青少年服务的力所能及的工作。